新闻动态

包2024-3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山歌》邮资标签

发布日期:2025-10-08 23:54    点击次数:143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将于2024年10月10日启用包2024-3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山歌》彩色数字粘贴型邮资标签1组1枚,详情如下:标签编号:包2024—38标签主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山歌邮资面值:0.80元标签版别:包裹版标签规格:72×28毫米防伪方式:数字化防伪网点信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标签类型:TS71彩色自助粘贴型启用时间:2024年10月10日使用期限:2024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9日

图片

产品介绍:1、家乡包裹贴1组1枚,邮资面值为0.80元/枚,产品叠加了语音祝福、旅游权益、公益服务等增值功能,提供三档国内普包寄递资费优惠。计费重量不超过1公斤、3公斤、5公斤,寄递费用分别为4元、6元、11元。限重内采用均一资费,通达全国。

图片

       兴国山歌,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三打铁、联唱、轮唱等形式和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有时即兴编唱,有时长篇叙事,形式多样。       2006年5月20日,兴国山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8。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兴国县文化馆获得兴国山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片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3]关于其起源,在兴国县志中,有唐朝“太上隐者”唱山歌的记载;宋时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有关山歌的“山中木客解吟诗”之佳句。相传,兴国山歌为唐末落第秀才罗隐所创,民间至今还有一首流传久远的山歌:会唱山歌歌驳歌,会织绫罗梭对梭;罗隐秀才造歌本,一句妹来一句哥。由此可见,兴国山歌至少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了。

图片

       兴国山歌本来是山民们在田野山林相互唱和的歌。然而,宋朝中叶,闽西一带的一种叫“跳觋”的客家民间民俗活动流传到兴国。跳觋,本意是祈吉攘凶、保佑平安吉庆,它有一整套独特的画符作法的程式,然而,聪明的法师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将民众喜闻乐见的兴国山歌引入跳觋之中,使之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法事活动,一部分为娱乐,也就是唱山歌。于是,兴国山歌就进入了室内演唱。山歌,也就随之出现了人物、情节、故事、表演,出现了有男有女的觋公、觋婆(男扮女装),而后,又逐渐深入到庙会、婚嫁、建房、祝寿等民俗活动中。至此,兴国山歌出现了两条平行发展的道路:一是山野田间的即兴唱和,另一种是职业歌师的室内娱乐山歌。       1996年,文化部正式将兴国命名为“山歌之乡”。       在20世纪初期,兴国山歌作为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世纪三十年代初,江西苏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       改革开放开始,兴国县把振兴兴国山歌,当作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来抓,使兴国山歌空前繁荣。

图片

表演形式:       兴国山歌就大的表演形式来分,兴国山歌大体有以下几种:       山野田间唱和,因情因景因人而异,内容涵盖男欢女爱、生产、生活、时政等方方面面。       跳觋,分南河山歌和东河山歌,南河山歌又分情歌和插科打诨的搞笑歌,由觋公、觋婆装扮演唱,东河山歌即祝赞山歌。       民俗歌,在庙会、婚丧嫁娶祝寿、建房、小孩满月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职业歌师;叙事山歌多为群众场合中一问一答正一反的对唱山歌,有较强的故事性,常常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现常被地方政府用为宣传工作的手段。       赛歌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歌手聚会打擂台,考“肚才”,比机敏,高潮迭起,决定胜负后诞生擂主。

图片

       兴国山歌按其主要特点“即兴演唱”也可以分为遥唱体山歌和室内山歌:       遥唱体山歌即为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山歌,其基本格式为七言四句体。然而,有的歌手,喜欢在末尾添加一句声韵相同的句子,对前一句起深化补充的作用,凑成五句,俗称三跌板,这是七言四句体的变异。       室内山歌,也就是跳觋,它是演唱性质的山歌。室内山歌主要是叙事山歌,它由歌头、歌腹、歌尾三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风头、猪肚、豹尾的传统特色。歌头,通常一句或两句比兴句,用于起兴,定韵;歌尾,简短有力的一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则是歌腹。歌腹内容可无限制的扩张,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百句,视歌手和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而定。       然而,不管是遥唱体山歌还是室内山歌,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兴演唱。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因此,兴国山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歌手即兴编撰的能力。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语连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

图片

演唱形式:       兴国山歌在演唱形式上由独唱、对唱,发展到联唱、合唱、小演唱,而且还创造出兴国山歌剧这新剧种。在演唱形式上,兴国山歌有个不同于其他山歌的特点,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随着激动的感情迸发出来,其歌声有如大水抛浪,奔腾激荡,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中间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或高亢激越,或低徊婉转;而唱到结尾句之前,有一个呼应语心肝哥,多称同志哥,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形成兴国山歌完整,独特的演唱风格。       叙事山歌中,由于篇幅较长,往往采用二人对唱或三人联唱,俗称三打铁的形式进行演唱。歌手用小锣一面,在每次跌板拖腔之后,击小锣片刻,一来便于歌手喘息歇气;二来为歌手酝酿腹稿提供片刻思索时间;三来起一种过门转调的作用。

图片

演唱内容:       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有时即兴编唱,有时长篇叙事,形式多样。解放后,许多以井冈山、赣南根据地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常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作,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井冈山大合唱》等。

艺术手法:       兴国山歌是劳动的号子,在田野山林中飘着,在压弯的扁担上颤着,在飞转的纺车上缠着,既激发干劲,又消除疲蒡。       兴国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比、兴创作手法,并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兴国山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就因为有乡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信手拈来,出口成歌。       兴国山歌是生活的镜子,折射生活的多姿多彩,情人传情、斟茶待客、祈吉禳灾、红白好事祝赞都囊括其中。尤其是情歌运用比兴、暗喻、双关等手法,情趣盎然。

代表作品:       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赞八仙》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